該中心招收的技術人員都是擁有博士和碩士學位的,中心的職責之一是培訓技術人員使用這些設備,職責之二是按時對設備進行“常規"維修。對于許多特別昂貴和精密的設備,設備中心會與制造商簽訂維修合同。在這種情況下,制造商會派技術人員做定期維護。這種合同的費用很大,是設備費用的10%甚至15%。
用戶支付的費用從哪里來呢?陳鴻渭說,負責很多研究組的教授們可以通過研究項目從政府機構,如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等,獲得資助。盡管至少在用戶或者教授們看來,繳納的費用很高,但這些錢仍不夠支付設備的正常運轉所需的費用,因而這些設備常會得到大學的資助。
由于設備服務中心需要吸引盡可能多的用戶來獲利,因此這些儀器設備的開放時間很長,以方便用戶使用。陳鴻渭介紹,在賓州,很多科研儀器設備保持每周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時的全天候開放,很多研究生和博士后都在使用它們。
——成功案例——
北科大分析檢驗中心向社會開放
北京科技大學分析檢驗中心,在科大校園里的一幢外表并不起眼的四層小樓的頂層。該中心僅有一個被隔成2小間的辦公室和一個會議室,但中心的業績卻是一組令人興奮的數字。
據初步統計,2008年,北京科技大學設備平均機時利用率由2005年(試點前)的40%提高到73%,服務收入從試點前的80多萬元增加到目前的450多萬元,服務客戶620家,發出報告2300份。
成立于2005年12月的北京科大分析檢驗中心有限公司,依托北科大在新材料研究與制備技術方面的學科優勢和豐富科技資源,在滿足教學和科研的基礎上,這個獨立法人公司托管實驗室的對外業務,向社會全面開放,成為學校科技資源對外開展分析檢驗服務的*窗口。
“市場化運作、企業化運行是我們在機制創新上的zui大亮點。和社會上那些大的檢驗公司相比,盡管我們的規模還不大,但是我們的優勢在于可以幫助企業在產品的研發階段,提供一些個性化的檢測服務,同時還會幫助分析為什么會得到這樣的檢測結果,甚至幫忙請科大相關的專家來提供咨詢服務。"公司總范鐵軍說。
據介紹,現在中心已整合了全校材料領域1100多臺(套)、價值1.8億元的檢測儀器設備,計劃年底將擴充到2.8億元,占學校總科研資產份額的70%。幾年來的實踐,分析檢驗中心已能夠實現自循環,并體現出較強的生存和發展能力。